近日,智己L6正式上市,推出的五款车型加持权益后的售价从19.99万元至32.59万元。不得不说智己L6的定价非常具有冲击力,也看出20万元价位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是如何激烈了。特别是这个价位区间光靠价格其实很难取得不错的销量,技术实力必不可少。而此次智己L6也是带来着相当多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特别是以厂家以整车准900V和800V高电压平台为基础而来的突破性技术优势。
为什么说是智己L6以整车高电压平台为基础,因为只有具备整车高电压平台,才能够满足智己L6出色的能耗表现、灵犀数字底盘和高阶辅助驾驶的实力,这就是硬件决定整车的上限。
1、智己L6基于固态电池打造的整车高电压平台优势:
整车高电压平台是目前电动汽车厂商疯狂在卷的三电核心技术之一。大家要知道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当电流保持不变,提升电压就能提升整车的输出功率。为什么不选择提升电流,因为电流越大发热量就会越大,容易导致整车效率低下和热失控,因此整车的温控系统就需要更为复杂。
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驱动系统的功率需求越来越大,高电压平台就成为了大家的首选。而智己L6这次依托于清陶固态电池实现了行业首个准900伏整车电压平台。同时基于固态电池更好的能量密度,智己L6搭载了133度电电池,CLTC综合电动续航里程突破了1000公里,并且支持400千瓦的超快充能力。
也正因为智己L6能够实现峰值871伏的准900伏电压平台,搭载双电机的四驱版本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79千瓦,极速更是达到了308公里/百公里。为什么电机输出功率也和电压平台有关,因为同样的电机,同样的输出电流下,越高的电压能够让其功率越大,再加持双SIC碳化硅芯片的高效转化,也能明显优化能耗表现。
2、基于固态电池的动力电池总成核心优势:
电动汽车最为重要的是动力电池总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固态电池就是极大地提升了这两项性能。
智己L6搭载的光年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相比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高了许多,这也是智己L6能够在同样电池总成尺寸的情况下搭载更多电池容量的原因。但这仅仅只是智己L6这块固态电池的一部分优势,更大的优势还在于固态电池的安全和可靠。
众所周知目前的锂动力电池是液态的电解液,而电解液是可燃的,一旦泄露、挥发就容易造成电池起火。而固态电解质是不易燃的,智己L6光年固态电池内部采用的是固态电解质,即使隔膜刺穿,也不会泄露、挥发,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另外,目前的动力电池最怕低温,因为在低温下电解液黏度会变大,离子传导速度变慢,造成外电路电子迁移速度不匹配,电池出现严重极化,充放电容量出现急剧降低,采用固态电解质将不受低温环境所影响,智己L6在其整车一体化热管理系统的加持下,技术在 -40℃也不怕亏电了。
解决了电动汽车最为头疼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智己L6依托厂家宣传的固态电池技术能够获得领先竞品的明显优势。
3、高电压平台对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的意义:
智己L6采用了新一代的IMOS3.0和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能够实现智舱智驾的算力共享,达成围绕用户驾驶的全场景链路以及重新定义整车的全域融合。
智己L6依托于整车的各个控制域实现整车的高度智能化,而连接他们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线束。之前就说过整车平台电压越高,电流的数值就越小,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线束尺寸也会更加地轻量化。而且越高的电压平台让整车的输出功率能够负担足够大的智能化架构的使用。
例如智己L6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和高算力的高阶辅助驾驶芯片,还有高效的车机系统和全画幅数字驾舱屏等等为整车智能化功能服务的各类分系统。这些智能化系统能够智己L6完全具备了去高精地图城市NOA的能力,让智己L6相比同级别竞品更具产品力。
4、全域高电压平台带来的底盘性能提升:
同时,得益于高电压平台的技术优势,智己L6对于底盘系统的功率释放也得到了充分地满足,这也是灵犀数字底盘强大性能表现的基础。
以往传统燃油车的12V和48V电压无法支持车辆高强度的精准调节,而智己L6配备的智慧四轮转向系统和空气悬架系统,加上高效的电子电气架构能够实现整车6自由度数字管理。车辆可以通过遍布全车的传感器实现车辆的多维度控制,让车辆的驾驶操稳性能获得提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备高强度精准调节的智己L6灵犀数字底盘还支持OTA,不仅能够采集用户的驾乘数据进行分析,还能够把收集整理的底盘数据优化后OTA到智己L6上,让这台车的驾驶质感一直保持新鲜感。
例如智己L6能够实现一键贴边、一键脱困、一键循迹等“一键”操作的功能,这都得益于整车智驾和智舱的高度融合。
笔者有话说:
目前20万元价位可以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推陈出新最快的市场,就是因为这个价位的竞争尤为激烈。智己L6可以说感受到了来自小米汽车等品牌的层层压力,而该车也确实在汽车产品力上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作为一款搭载133度电固态电池,整车电压平台接近900伏的电动车型,智己L6用出色的三电核心技术实力给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评测组出品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Copyright (C) 2014- focus.dzxc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
版权所有:大众焦点网 本站部分信息资源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来函说明! 邮箱:boss_11@teag.net